一、干燥設備行業概述
1、定義 干燥設備作為重要的工業基礎裝備,干燥的核心在于通過熱能的傳遞,將物料中的水分或溶劑蒸發帶走,以實現物料的穩定和便于后續加工。干燥設備的種類繁多,主要根據熱量傳遞方式、干燥物料的性質以及工藝需求來選擇,干燥設備的選擇與工藝設計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質量和特性。
化工行業:干燥設備用于干燥化工原料和催化劑,確保這些材料的純度和反應效率。
制藥行業: 干燥設備用于藥品和活性成分的干燥過程, 確保藥物的穩定性和有效性。
食品行業:使用干燥設備進行食品脫水和保存,保持食品的營養價值和安全性。
治金行業:干燥設備用于培燒礦石和還原金屬氧化物,助方高質量金屬材料的生產。
新能源行業:干燥設備被廣泛應用于鋰電池和鈉電池材料的干燥與焙燒,這對新能源電池的性能提升和壽命延長至關重要。
2、發展歷程 19世紀以來,全球工業化進程加速,干燥設備的設計不斷優化,應用范圍持續擴大,出現噴霧干燥設備、冷凍干燥設備等多種類型,滿足不同物料和工藝需求。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計算機技術和新材料發展,推動干燥設備行業朝著智能化、高效率、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目前,隨著全球科技進步,干燥設備既要滿足新型物料干燥需求,行業也在向綠色、低碳、智能化加速轉型,不斷適應新的發展要求。
二、干燥設備行業發展背景
物料干燥是很多行業生產流程中重要的和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化工、石化、環保、醫藥等下游行業對干燥設備的需求持續增長。同時,伴隨我國進入工業化轉型升級發展時期,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和行業結構的全面優化提升,深刻影響下游行業對干燥設備的需求,環保、節能、大型、高效、安全的成套干燥技術與設備需求較大。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促進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政策,這些政策的推出有效地推動下游行業對干燥需求的增長,并促進干燥行業技術升級。
三、干燥設備行業產業鏈
1、產業鏈結構
干燥設備的上游行業主要為鋼材、零部件、電器元件、配套設備等。其中:鋼材屬于大宗商品,價格透明、供應充足;零部件主要為標準件及供應商按照圖紙定制化加工的零部件,電器元件主要為電機、變頻器、控制器等,配套設備系設備產線配套的釜罐、料倉、換熱器、泵等。下游應用領域廣泛,包括新能源電池材料、油墨涂料、光伏電子漿料、精細化工、食品醫藥等,通常在新建產線或技術改造時產生設備采購需求。
2、產業鏈下游
2020年以來,受益于政策大力支持和下游應用領域如新能源汽車、儲能等快速發展,全球鋰電池領域發展迅速,企業擴產熱度不減。2023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1202.6GWh,同比增長25.6%,我國作為主要鋰電池出產國,2023年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到887.4GWh,同比增長34.3%,在全球鋰離子電池總體出貨量的占比達到73.8%,出貨量占比繼續提升。在鋰電池正極材料制備中,干燥和焙燒環節是核心工序之一。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等行業的快速發展,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迅速,干燥設備需求得到快速增長。
四、干燥設備行業競爭格局
行業競爭格局 我國干燥設備行業的市場化程度均較高。在我國干燥設備生產領域,參與者眾多,但是規模普遍較小,技術能力普遍偏弱,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隨著市場對高端產品需求增加,掌握干燥設備先進技術、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生產企業的競爭優勢日益凸顯,市場份額逐步向它們集中,行業集中度也在提升。 我國干燥設備行業競爭格局
五、干燥設備行業發展趨勢
1、國產設備在細分領域迎頭趕上 隨著新能源、精細化工、油墨涂料行業的快速增長,國內生產企業對于核心生產設備自主可控的要求日益提升。受制于國際設備龍頭企業長期壟斷,進口設備價格昂貴、交期保障和售后配套服務能力存在明顯短板,國內生產企業對國產設備、工藝升級等需求愈發迫切。隨著國內設備企業自主攻關、持續深耕、不斷突破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緊密協同合作,在新能源、精細化工、油墨涂料等領域,國產設備企業逐步在各核心關鍵設備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并占據一席之地。國產設備企業可更好配合客戶的設備及工藝人員對流程和工藝進行優化,滿足客戶定制化需求和針對性迭代升級,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和快速響應能力。 隨著我國在新能源、新材料、精細化工等領域“彎道超車”,疊加“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ECP)的鼓勵支持,國產設備出海已成潮流,部分競爭實力較強的設備廠商開始全球化布局,在海外設立工廠或售后支持服務基地,在部分細分領域具備了和國際設備龍頭同臺競爭的能力。
2、綠色節能系行業發展必然趨勢 精細化工、材料制備等傳統流程型行業通常面臨能源耗用高、污染排放大、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安全風險高等問題。隨著行業向精細化、綠色化、自動化、智能化轉型,節能降耗、綠色環保成為研磨干燥行業的重點優化方向。